张良(约前250年-前185年),字子房,封为留侯,谥号文成,颍川城父人。张良因暗杀秦始皇失败,为躲避追查而改其他名字。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,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,与萧何、韩信同为汉初三杰。
张良的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,他的祖父张开地曾担任韩昭侯、韩宣惠王、韩襄哀王的相国,父亲张平曾担任韩厘王与韩桓惠王的相国。
秦国在前230年灭韩后,张良散尽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,“见仓海君,得力士,为铁椎重百二十斤”,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(今河南省原阳县)中,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,成语“误中副车”典故由此而来。张良后由黄石公赠送《太公兵法》,即所谓“圯桥三敬履”与“孺子可教”的故事。
张良作为刘邦的谋臣,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刘邦正确建议。诸如郦食其建议刘邦在与项羽对战时,不如大封过去六国君主的后裔,使其纷纷独立而对抗项羽。刘邦听后十分心动,便派人赶快刻印玉玺游说,张良立刻反对,以免酿成后世大祸。在楚汉相争时,张良与陈平主张撕毁鸿沟条约,立刻攻击西楚,终于获得胜利。在击败项羽后,娄敬建议刘邦入都关中,但遭群臣反对。刘邦询问张良的意见,张良则认为长安条件比洛阳好,于是建都长安。后来七国之乱时,朝廷军正好依照张良规划,沿著长安顺流而下进攻关东。
汉朝建立后,刘邦谈及张良时说:“夫运筹策帷帐之中,决胜千里外,吾不如子房。”汉六年(前201年)正月,封为留侯。留,位在今日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东南方。关于张良的后代,包含其子张辟疆,而历史上的东汉学者张超、蜀汉将领张翼等皆是其后。道教创始者,五斗米道领导人张道陵相传也是他的后代。
张良在死后,谥为文成侯(也称谥号文成),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。《史记》中有专门的一篇《留侯世家》,用以记录他的生平。
影视剧中的张良
张良字子房,他的祖先是韩国人。韩国灭亡后,张良的家奴有三百人,却连弟弟死了都不发葬,以全部家财寻求高明的刺客杀秦王,为韩报仇。一次,他找到一个大力士,做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铁椎。秦皇帝出巡到博浪沙时,张良和刺客伏击秦皇帝,可惜却误中副车。 [阅读]
张良(?—前189),字子房,城父(今河南宝丰东)人,汉初大臣。张良祖先五代都在韩国任丞相一职。秦国将韩国灭掉后,张良一心想恢复韩国,曾在博浪沙(今河南原阳东南)刺杀秦始皇,未成。 [阅读]
留地是张良与刘邦相遇的地方,也是刘邦起兵的地方,张良主动要求去留地,一则表明了自己没有野心,二则表明了对刘邦的感激。刘邦当然爽快地答应了张良的要求,封他为留侯。 [阅读]